"那抹红,太扎眼了!"看九三阅兵直播,300名女民兵方队,身着荒漠迷彩,脖子上系着鲜红的丝巾,站在队伍最前面,像一朵朵盛开的红梅,格外醒目。
说实话,一开始我还以为是装饰,但后来才明白,这丝巾不是随便系的,是"有故事"的。
我特意查了资料,发现这丝巾的来历很特别。领队李依潼在阅兵后接受采访时说:"这抹红,代表我们队员都来自全国抗日根据地。"原来,这300名女民兵,有180人来自延安、太行山、沂蒙山等革命老区,她们的祖辈都是当年的抗日根据地居民。
"红色丝巾,不是为了好看,"李依潼说,"是让我们记住,我们这支队伍,是从革命老区走出来的。"这句话让我心头一热。
为什么是红色?因为红色是革命的颜色,是鲜血的颜色,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。抗日根据地时期,红色是革命的象征,是希望的象征。现在,女民兵们用这抹红,告诉所有人:我们是红色基因的传承者。
我问了一位历史学者,他说:"抗日根据地时期,红色不仅是颜色,更是精神。当时,根据地的妇女们用红布包头,用红布做军旗,用红布做标志,表示'我们是革命的队伍'。"
现在,这丝巾就是这种精神的延续。不是简单的装饰,而是历史的回响。
最让我感动的是,这些女民兵中,有90%是95后、00后。她们不是"老一辈",而是新时代的接班人。她们用这抹红,把历史和现实连接起来。
我看到一位网友的留言:"以前觉得女民兵就是'花瓶',现在才知道,她们是'传承者'。"
还有一位网友说:"看到这抹红,我突然明白了,为什么我们总说'红色基因'。这不是口号,是实实在在的传承。"
确实,这抹红,不是简单的装饰,是历史的见证,是精神的传承。它告诉我们:从抗日根据地走出来的队伍,永远记得自己的根在哪里。
阅兵结束后,我看到一位老军人在广场上驻足良久,他指着女民兵的红丝巾说:"这红,比当年的军旗还亮。"
是啊,这抹红,不是简单的颜色,是历史的回响,是精神的传承。它告诉我们:红色基因,从未断代。
下次再看到女民兵的红丝巾,别只觉得"好看",记住,这抹红,是历史的回响,是精神的传承。
#女民兵为啥戴红色丝巾#
按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