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盛大阅兵还余音绕梁,西方多国就已经坐不住了。 9月29日至10月2日,意大利将在北部军港举办名为“海洋未来”的大型国际海军展览。 这场展览的地点直接设在意大利海军基地内部,号称是全球唯一在现役海军基地内举办的国际防务展,其规格和性质都远超一般的武器博览会。
意大利蓝色成长协会主毫不掩饰地表示,此次展览是为了“彰显意大利海洋实力在全球范围内的高度认可”。 预计将有超过20个国家的海军最高指挥官亲临现场,这样的高规格出席阵容在以往并不多见。
引人关注的是展览的时机选择。 在中国国庆假期期间举办这场海军秀,明显带着与中国“别苗头”的意味,试图在舆论上形成一种“对着来”的观感。
意大利作为东道主,重点展示了其“的里雅斯特号”两栖攻击舰。 这艘新舰艇不仅能够搭载F-35B短距/垂直起降战机,还能承担海军陆战队运输及两栖作战装备投送任务。 从功能上看,它就是意大利海军的“移动军事基地”,彰显着意大利具备在地中海以外海域执行任务的能力。
除了的里雅斯特号,意大利还展出了新一代多用途护卫舰。 该型舰艇采用高度模块化设计,可在防空、反潜、护航等不同任务之间灵活切换,符合当前欧洲海军在资源有限条件下追求多功能的发展趋势。
展览中还看到了“帕利努罗号”风帆训练船的身影。 虽然这艘船不具备实战能力,但它的展示富有象征意义,体现了意大利海军悠久的历史传统。
据意大利海军后勤司令介绍,此次展览不仅是一次军事装备的展示,更是一次潜在的军贸推介会。 无论是的里雅斯特号还是新型护卫舰,都有望吸引来自亚洲、中东和非洲国家的关注,特别是那些急需提升海军力量的国家。
参展阵容呈现出浓厚的北约色彩。 美国带来了最新的“星座”级护卫舰,法国展示了“梭鱼”级核潜艇的模型,德国则展出了升级版的F-125型护卫舰。
日本和菲律宾的参与尤为引人注目。 日本海上自卫队送来了“出云”级直升机驱逐舰的1:1甲板模型。 出云级舰艇能够搭载F-35B战机,其展示意义不言而喻。
菲律宾则以观察员身份首次参与西方主导的大型防务展。 菲律宾的展台重点展示了与美国合作升级的苏比克湾海军基地模型,该基地距离中国南沙群岛仅200海里。
值得注意的是,日本、新加坡、菲律宾和印度这四个此前未出现在中国九三阅兵嘉宾名单中的国家,如今却集体亮相意大利的拉斯佩齐亚海军展览。 这一举动带有明确的站队意味。
展览的布局也耐人寻味。 意大利特意将“印太战略合作区”设置在主展馆门口,日本和菲律宾的展台紧邻美国,形成一个清晰的“战略三角”。
展览期间还安排了“地中海协同行动演示”。 美国、意大利和法国三国海军将模拟应对“海上麻烦事”,包括无人机群干扰和水下网络攻击等新型安全威胁。
意大利国防部官员直接表示,这场演示就是“提前演练地区安全情况”。 虽然被包装成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演练,但其战略意图十分明显。
日本和菲律宾两国政府正在完善便于交换军事机密情报的法律框架。 日本首相在4月底访问菲律宾时,已经尽力争取确认尽早启动预备磋商,以签署《军事情报保护协定》。
菲律宾在2024年与美国签署了《军事情报保护协定》,如果与日本也签署这一协定,日美菲三国将能紧密共享南海和东海的情报。 这种情报共享机制,明显是针对中国而来的。
日本近期还向菲律宾提供了海岸监视雷达,这是日本首次对外军事援助。 两国正在推进《互相准入协定》,简化军事人员及装备的出入境手续。
西方媒体在展览前一周就开始配合造势。 美国国防部发布了《中国军事与安全发展报告》,再次炒作“中国海军扩张有威胁”的话题。
日本防卫省则发布了《防卫白皮书》,首次将意大利列为“印太战略伙伴”。 这一举动进一步强化了日意之间的防务合作关系。
菲律宾总统在演讲中称这场展览是“自由开放印太的重要里程碑”,为这场西方国家的海军秀站台助威。
这些舆论动作与海军展览本身形成呼应,构成了一套完整的“秀肌肉”组合拳。 从舆论造势到实体展示,西方各国展现出了高度的协调性和默契度。
美国在亚太的军事部署也呈现出极强的战略野心。 随着“堤丰”中程导弹系统进驻日本本土,五角大楼首次在亚洲实现了“一小时打遍亚太”的战术构想。
美军此次部署选址极具深意:九州地区的基地群既避开中国常规导弹的密集覆盖区,又能对台海、东海形成钳形威慑。 这种部署模式与1980年代欧洲“潘兴II”导弹危机如出一辙,却因现代导弹技术的进步而极具威胁性。
按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